索额图被康熙一顿申斥,吓得六神无主,连忙请罪道“是臣疏忽了,臣罪该万死,请皇上息怒。” 康熙淡淡的说道:“起来吧,以后注意就行了,要知道位置越高越应该谨言慎行的道理。” 自从那天之后,面对越来越不受控制的太子,索额图只觉得头痛不已,他对三公主自然是要递橄榄枝的,可是他却发现要想向三公主投诚也变得没那么容易。 因为建宁自从收养太子之后,已经一改往作风。很少在大臣们在的时候提出意见了,真把那句“万言万当,不如一默”演绎的淋漓尽致。 建宁知道和太子绑在一起,索额图是太子的外戚附带,就不可能撇得清关系。她只要清楚的了解朝政就耽误不了康熙的事儿,从此只看不说,也免了和谁政见统一,和谁政见不和这些麻烦。 私下里,康熙不想太子和索额图走的太近,因为索额图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,但是那毕竟是太子的外公,不是他拦一拦就能拦得住的。康熙于是给太子找一个更亲近的人,至少在他没有力管教的时候,太子不至于被索额图带偏了。 太皇太后的寿辰之,晚上设宴招待中贵人以及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们,阖上下皆是张灯结彩,火树银花,照得仿佛要夜颠倒。太皇太后在皇中的辈分最大的了,她的重孙子都已经有一大串儿了,那些子子孙孙们还有大臣诰命们一波波一个个的给她磕头贺寿,光祝贺就花了一个多时辰。众人今全都捡的吉祥话说,有志一同的嘴里跟抹了似的。宴席早就已经开了,个人面前的席上珍馐美味,美酒佳肴上几乎要堆不下。 太皇太后上了年纪之后就愿意看这歌舞升平的景象,她笑得合不拢嘴:“好好好,我都好,都好,我的身体硬朗着呢,这是托了皇上的福又享了一年的大寿。” 康熙笑道:“是老祖宗洪福齐天泽披子孙才是。” 又对下头的人说的:“你们也不能光嘴上说好听的哄着老祖宗,听说你们今儿都带了寿礼,还不拿出来给老祖宗展示展示。” 太皇太后笑道:“那敢情好,老太婆最喜拆礼物了,皇上的打算什么时候拿出来?” 康熙说道:“朕看朕和太子的礼物还是最后献给老祖宗吧,以免朝臣们和晚辈们不能好好献礼。”这样大臣们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礼物与皇上的相似或相左,康熙在这方面真可谓是一个体贴臣下的好皇上。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说道:“那么好吧。” 于是众人各显神通,将能力所及搜罗来的最好的东西献给太皇太后,一时间众宝云集,天下间至珍至贵的仿佛已经都在眼前了,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,大长见识。 建宁也没有离俗套,礼物自然是又贵重又体面。 最后终于就剩下太子和康熙了。康熙说道:“轮到太子了。” 小胤礽像模像样地起身道:“儿臣遵旨。” 于是让人将放在偏殿的抱花盆儿抱进来,他亲手上前小心翼翼揭开了绢绫。 众人看时,是箍得结结实实的一个小木桶,外面桐油清漆不知涂了几遍,琥珀般透明光亮。桶里郁郁葱葱一崭儿齐长着肥厚娇的茂叶,绿得好似要向桶外滚淌出来。 众人早就听说太子献的礼物可能是一盆花。太皇太后向来喜侍花草,如果太子奉上一奇珍花卉也不足为奇。可是任众人睁大了眼睛,怎么也没在那绿绿葱葱的叶子中找出一朵花来。 太皇太后也看愣了,奇道:“胤礽,这是什么?” 小太子清脆的声音答到:“回太皇太后,这是一桶万年青!这是一种瑞草,是曾孙亲手种的,象征着我们大清一统万年万万年,曾孙用万年大清给您贺寿!” 太皇太后立刻坐直了身体,“一桶万年青?快拿过来给我看看!” 康熙早在太子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就腾地站了起来,亲自走下主位,走到这株碧草面前细细端详。 康熙喜不自胜地说道:“呵,万年清!亏你想得出来!”听到太皇太后这话,康熙竟然亲自抱起桶,带到太皇太后面前,放到御案上。 万年青本是青草的“青”,可是正和清朝的清是谐音,万年青就成了大清万年不衰的象征。 太皇太后低头嗅了嗅,一股幽幽的清香,扑鼻而来。青湛湛的叶儿颤巍巍、鲜灵灵,仿佛在对她说话。太皇太后用手碰碰它翠盈盈的叶子,说道:“实实在在长得惹人,这名字也好,真是你亲手种的?” 小太子说道:“是真的,胤礽在它还是一粒种子小宝宝的时候就每天照顾它,浇水施肥,胤礽还亲自给它挖了很多土呢!” 索额图这才知道原来那天太子玩土真的是在给太皇太后准备礼物,想到自己当初极力阻止的傻样,不由得汗颜。 大阿哥也有些吃惊,他去找太子玩的时候,见到过他在摆着株绿草,当时太子说是送给太皇太后的,大阿哥觉得很神奇回去跟惠妃学了,他母妃还说太子在诓他。如今看来,太子本就没有诓他,而是他母妃猜错了。 太皇太后和的嫔妃命妇们却被太子认真叫草子宝宝的模样逗笑了。太皇太后温言说道:“嗯,不错,无论是参天大树,还是一株普通的小草,都是由种子开始的。做种子的时候确实可以叫做小宝宝。你有心了,曾祖母十分喜你的礼物。” 太皇太后忘了这不是自己里,左右看看也没找到合意的东西能赏给太子的。 苏麻拉姑忙低声问:“老祖宗,您找什么?” 太皇太后摆了摆手,把太子胤礽叫到跟前,取下自己脖子上戴的朝珠,因为太长了三圈挂在他的脖子上说道:“胤礽送给曾祖母这么用心的礼物,我就把这串朝珠回送给你吧,这还是你祖父在时给我制的第一串朝珠,以后啊,你大婚的时候就把它送给你的皇后。” 见到太子能让太皇太后如此动容,在场的众人看向太子的目光都变了。胤礽有些懵懂,但仍是知道这是对太皇太后来讲很贵重的东西,他退后两步,恭恭敬敬的给太皇太后磕了个头。 康熙没让他回去坐,而是让人在御座旁边加了一张小席,凑在他耳边小声道:“胤礽啊,这个万年青给皇阿玛也种一桶吧!” 胤礽眼睛亮晶晶的,也学着他的样子凑过去说道:“其实……我送给皇阿玛的已经准备好了。就养在我的寝里。打算给曾祖母过完生,就送给你。” 康熙问道:“你怎么知道皇阿玛会跟你要这个?” 太子看了一眼对面的建宁,说道:“姑姑说是胤礽亲手准备的东西,皇阿玛就会喜,姑姑说的果然没错。” 众人只见皇上特地破例把太子的座位安置在身边,坐下之后父子两人还亲密的咬耳朵,不知道在说什么悄悄话。心中均想皇上果然是最疼太子的。 太皇太后还对建宁说道:“看来太子真的缺一个知冷知暖的人好好照顾,我看他这大半年不仅懂事多了,连体格都壮实了,能把太子教养成这样,三丫头你功不可没啊。” 建宁说道:“能得皇上和太皇太后信任教养太子是我的荣幸,也是我的造化,太子聪明可,谁能不喜他呢?我只不过也是尽我所能罢了。” 那天之后康熙又传旨内务府,把‘一桶万年青’每年作例贡进大内! 身边有个小孩子需要照顾,时光仿佛也过得飞快,因为这时光都丝毫不落的印证在孩子的身上,从他的成长就看得出来。 经过了一年多的工程,毓庆终于重修好了,把西面的斋打通,跟原本的毓庆合建在一起,重修后的毓庆占地面积翻了两倍还多,比景要宽敞多了,可以说是两座连在一起相互独立又相通的小殿。 东面临奉先殿,出了门不远就是景运门,与乾清只有一墙之隔,又被乾清拦在后之外,这里在地理位置正适合逐渐长大的太子居住。 当建宁向太子宣布可以搬家的时候,太子还有一点小小的失落,因为自从建宁姑姑来了之后,他的生活仿佛充了彩,这景上下,到处都有美好的记忆,他真的有些舍不得,不想搬了。 建宁开始整理东西时,他又恨不得把所有东西包括院子中的老树都搬走,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了!于是建宁让太子自己决定都要带什么东西,剩下的只能原封放在景里。 太子的小伙伴大阿哥,三阿哥听说他要搬家之后都上门来看望他。胤禵还特地请他的母妃摆了一桌好菜要给胤礽饯行。 胤礽在一兄一弟的陪同下跑来找建宁,问惠妃的设宴招待自己可不可以去。在他未成年之前,这些在定制外的行踪自然需要建宁这个监护人的首肯。 建宁看他们哥仨儿那认真又期待的小表情,说道:“你当然可以去,不过别玩的太晚,让墨香跟着你。” 在他们几个出松一口气的表情时,建宁又拉过大阿哥说道:“胤禵,你是哥哥,要帮姑母照顾两个弟弟知道吗,你们还小,注意千万不要饮酒,以免伤身。” 胤禵认真的点点头,豪气的拍拍脯道:“胤禵记住了,会看着他们两个的。” “真乖,这就去吧。” 看着他们三个蹦蹦跳跳的出了门,墨菊说道:“格格,让太子到惠妃中用晚膳,这可靠吗?” 建宁说道:“虽然廷争斗向来不乏谋诡计,但是太子若是真在她中出什么事儿,皇上第一个饶不了她,已经爬到妃位惠妃不会那么笨的。而且有墨香跟着,出不了什么事儿。” 惠妃中果然特地开了一桌宴席,知道大阿哥和太子玩儿的好,一开始惠妃是极为不赞同的,但是后来想到这表面功夫也偶尔需要做一做,所以也就不限制胤禵总往景跑了。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实心眼,这次宴席为太子践行就是她提议的。 惠妃曾经对大阿哥说道:“你呀,别整天和太子那么亲近!你实心实意的对人家,还不知道人家怎么防着你呢,不信母妃就给你们办一桌宴席。太子不是要搬家了吗,你可以好好送送他,若是他不来,那就是没把你当大哥当朋友,那你以后就少拿热脸贴人家的冷股,好好讨好你皇阿玛才是最要紧的,知道吗。” 大阿哥自然是不服气:“我请二弟他当然会来,不信我们走着瞧。” 等了好半晌,惠妃都打算让人将东西撤了,女忽然进来来报说,小哥仨已经进了院子。 惠妃有些意外,连忙起身相,三人规矩地给她行母妃之礼,惠妃面热情的招待他们坐下。 “胤禵,怎么去了那么久啊?我还以为太子不会来呢,饭菜都有些凉了,我这就让人拿下去热一热,再给你们重新做些新的。” 胤禵一五一十地说道:“我要先去找胤祉,去回了荣母妃,又一起去找胤礽,又回了皇姑母,太子临走之前又说要登门拜访就得给母妃带点礼物,所以又去库房挑了半天,所以才耽搁到现在。”为此他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,胤禵偷偷白了胤礽一眼,那些东西吃又不能吃,有什么重要的。 胤礽拿出一个小锦盒,送给惠妃:“惠母妃,今天多有打扰,真是不好意思。” 惠妃有一瞬间的惊喜,哪个女人不收礼物不珠宝呢,连忙接过来,打开一看,不由得更加喜。口里说着:“太子真是太客气了!” 等菜上齐了之后,又忙着给他们布菜,自己却不入席,忙得不亦乐乎。就像是建宁说的,惠妃可不敢让太子在自己的地盘上有丝毫闪失,每道菜端上来之后她都会先尝过再让三个孩子吃。 康熙到景的时候发现院子中摆了好几口大箱子,女墨菊正指挥着人们分类收拾东西呢,见到他到来自然跪了一地,康熙摆摆手让他们自便,他步入室内问道:“东西收拾的怎么样了?怎么不见太子?” 建宁说道:“皇帝哥哥来了,东西刚开始收拾,起码还要十天半月的时间。太子今天被大阿哥邀请去了,说是要为他饯行,作陪的还有胤祉呢,兄弟三个也像模像样的凑成一桌了。” “什么,饯行?”康熙大笑道:“哈――他们这些小家伙怎么这么有意思呀,搬来搬去也没搬出这个里,饯什么行啊!”康熙真觉得这个笑话很够他笑上一阵子的。 建宁也含笑说道:“孩子的思维当然不能用大人的代为思考,在他们看来,搬到需要步行一刻钟外的毓庆就已经很远了。再说,这也是他们兄弟联络情的方式,我让他今天可以多玩一会儿。” 康熙说道:“看到他们兄弟能相处融洽,朕心甚呀!朕也希望后胤禵胤祉他们好好扶持太子,就像福全常宁他们对待朕那样。” 建宁心道:情况完全不一样好吗!顺治二十多岁就出家,留下继位的康熙和另外几个阿哥都还小,没有人手握重权。早年又由辅政大臣辅政,之后就是康熙长大的过程中不断解决内忧外患,所以皇室兄弟之间整个气氛是还不错的。等到胤礽时却不同了,以康熙的格,阿哥们只要有真才实学哪个都会被重用,他们手中的权力只会越来越大,到时候还会甘于屈居人下吗。同样是皇上的儿子,谁不想争一争。毕竟惑太大了,赢了就是一步登天。 她现在心这么多本是白担心,走一步算一步吧。到时候胤礽若真的被废,大不了她带着他离开就是了。这个她亲手养大的孩子总不至于让他后半生被困于囹圄之中。 康熙喝了一口女奉上来的六安茶,说:“钦天监已经选定了吉,就在三天之后适宜动土搬迁,你们还是不要等东西都收拾完了,人先搬过去,这些东西可以慢慢收拾,再让奴才们分批送过来。” 建宁点了点头说道:“我也是这个意思。对了,皇帝哥哥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儿?” 康熙有些兴奋地说道:“今科科举的子要到了,咱们悉心准备了两年,终于招到了将近二百人,为了开博学鸿儒科,朕呕心沥血,几经波折,如今就要付诸实行了。” 建宁道:“二百人,天下的名士竟然这么多?看来这些不都是自愿来的吧。” 康熙说道:“你猜对了,有一些是被地方官员硬请过来的。朕想的是,近二百人应试,连小几带矮座儿一人一席,也要占好大一片地方,体仁阁是太挤了些。朕打算开一个旷古未有的先例,一体在太和殿应试。” 建宁说道:“太和殿是朝廷举办极盛大典的地方,除了新皇登极,新年受百官朝贺,接见外藩之外,从不启用。皇帝哥哥如此隆重对待文事,还不让那些文人涕零啊,我猜熊赐履老夫子就会第一个跳出来歌功颂德。” 康熙笑笑,说道:“朕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下,这些鸿儒们考完了试要拿他们怎么办,怎样取法,取完了之后如何授官,毕竟当时这个主意是你提的,所以朕想听听你的看法。” 建宁沉着说道:“依我的意思,既然他们来了,就不论答卷的水平如何,一律取中。” 康熙就知道建宁会给他独到的见解,听到她这么说,立刻便引了全部注意力。 建宁继续道:“因他们是天下名士,若是被大张旗鼓风风光光的接进京,最后结果是落弟而回,天下人不会说他们没有真才实学,反而会觉得朝廷没有识人之才。本来这次考试的象征意义就大于实际意义。全部取中让他们脸上风光。推荐这些前朝遗老风名士的督抚们脸上也有光,证明他们办好了差事。还能显示皇帝哥哥重视人才的初衷。” 康熙觉得这个分析很有道理,同时也有些犯愁:“这次是两科同时举行,博学鸿儒科取中二百人,普通考试那一边不能因为博学鸿儒科就少取,这样会滋生不。可是到时候一共取中的近三百人要往何处安置呢,朝廷编制虽然有缺,但也不至于缺这么多,这下子倒是人为患了!” 建宁说道:“无人可用时,皇帝哥哥唉声叹气,现在人多了,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了!”她想了想说道:“博学鸿儒科的人文学功底应该没得说,年纪估计都不小了,若是让他们实地去办差,一来怕是没魄力,二来也没有年轻人忠心,机智。若是想选用干吏,办实事儿还得在普通举子当中选。” 康熙说道:“是啊,麻烦的就在于那些前朝遗老们,既然请来了,如何安置又是问题。” 建宁说道:“其实也不麻烦,我看不如都放到翰林院去。能侍讲的干侍讲,能侍读的就去陪伴太子、阿哥们读书。剩下的就修纂一部明史,他们都是前朝过来的人,这件差事他们应该会乐意的。” 中华民族有一个伟大的传统,就是当政局稳定之后,会给前朝修史。编史已是一项国家质的重大活动,参与其中的人必然都是当时最博学的人。这个伟大传统的最大意义在于,胜利者对失败者历史的尊重,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。改朝换代,但民族、文化仍然延续。记录历史是反思历史的起点。连历史都不能严肃地记录,一切都无从谈起。 康熙眼中一亮,他站起来在殿中走动一边思考,“有二百位鸿学大儒在翰林院,就打破了原来的老师、门生的旧帮派,对朋之争或许可以有所缓解。修纂明史是件大事,他们当然愿意干,而且还会不遗余力!修明史朕还要亲自管起来,一定要修得比前朝都完整。老百姓也会夸这是“圣朝仁政”,这真是一石数鸟之策。” 外面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,康熙对小太监说道:“看看是不是太子回来了,是的话就让他进来。” 进来的不止有玩儿的兴奋脸颊红润的太子,还有特地送人回来的大阿哥,大阿哥的见到康熙有些拘谨,他平时不常能见到皇父,一般都是在隔一段时间,康熙去上书房查功课的时候,所以即便是惠妃千叮咛万嘱咐,要他见了面一定要讨好康熙,但是一见到康熙这张脸,大阿哥就条件反的摆出被查功课时的姿态,不由自主的就紧张。 但是今天康熙不是平时严厉督查阿哥功课的虎爸,而是要做一个慈父,康熙和颜悦的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,对大阿哥说:“听说你今天特地为弟弟饯行?你是不是舍不得他住的远?” 大阿哥拘谨地说道:“回皇阿玛,儿臣是舍不得胤礽,他搬到前面去,儿臣就不方便去找他玩儿了。” 康熙说道:“别担心,他住的不远,以后你从上书房放学,刚好能和胤礽一道。” 太子点点头说道,“熊师傅说就要加大我的功课了,以后都能和大哥一起上学放学。你还可以先来毓庆找我,咱们每天一道去。” 康熙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没看到胤禵颇有为难又不敢明说的表情,他刚要表示赞同,建宁就说道:“胤礽,皇子读书的时间是‘卯入申出’你还没经历过,不知道那么早起来需要多大的意志力,早上的时候还是让大阿哥多睡一会儿,你们若是愿意呆在一块,不如下学之后再邀请他回来。” 胤禵不由得给了皇姑母一个涕零的眼神儿,他每早晨到了上书房还醒不过来神儿呢,皇姑母真是他的知己。 康熙这才意识到小孩子需要充分的休息,说道:“胤禵也得早点睡,不能耽误明天的功课,朕这就让李德全把你送回去。”tcHdzl.coM |